4.27.2008

香港經濟日報親子版

2008-04-15
By 羅惠儀

瑞典孩子 活出自然氣質
  
原來地球的另一端,真的有孩子如此生活:窗櫺旁瞥見鹿出沒。夏天滿園都是覆盆子,可隨意抓一把來吃。赤着小腳,踏着落葉、青草地,管他下雨下大雪,泥氹也要玩個夠……5 歲方芳,2 歲半方悠是中瑞混血兒,跟香港兒童過着不一樣的生活,卻滿有樂趣!

透過媽媽 Eva 寫 Blog,芳芳悠悠便可唱生日歌給在香港的婆婆聽:每當唱至樂字,小人兒總會加多個 K 的尾音!「她們說廣東話會加入很多入聲!」Eva 跟女兒說廣東話,爸爸 Peter 用瑞典語,夫婦間則用英語,孩子沒有語言混淆,有的是廣瑞混雜的笑話,「媽媽我唔 na 到……瑞典語 na 是取的意思,這句是典型她們會講的句子結構!」Eva 未移居瑞典前,是商業電台創作總監,隨夫到北國生活,學會以瑞典語跟當地人溝通,卻仍未適應冬日晝短夜長,「11 月是最黑暗的月份,下午 3 時半已天黑,外出接她們放學時,一定要穿上熒光外衣讓車輛看得到我們,特別是我們住郊外。瑞典人多少會在冬天鬧點情緒,我先生每年冬天都會投訴!因此當地人會去泰國旅行享受陽光。」

擁抱自然美

Eva 一家原本住在哥德堡(Gothenburg),為了讓女兒接近大自然生活,舉家遷往西部沿岸人口約50,000 的小鎮 Gustafsberg。他們住近森林邊緣及海岸,只要天氣好,芳芳悠悠便可利用天然環境遊玩:在屋外架起帳幕扮露營、利用枯枝搭屋子。爸爸會鋸木弄個高蹺給芳芳玩,「爸爸小時候,會砍樹弄木船;他正 inspire 芳芳利用小木塊做隻小船呢!」春天時,家門外一片小花海,長滿叫 Vitsippa 的白花,小姊妹最愛採花放在小河裏;對她們來說,糖果是走出家門,隨手一抓便是甜美的藍莓,「我時常叫她們採摘一些回來做果批,從來都不成功,她們總是先吃掉……我也會提醒她們要留心有沒有小蟲,哈,相信她們都吃下不少了!」

瑞典的商場都在星期日關門,而家庭生活不像香港般傾向消費形式;冬天下大雪時,Eva 一家便得躲在家中活動,好像早前下了一星期多大雪,屋外零下 8 度,芳芳悠悠便在雪地拾樹塊搭木屋耍樂;屋內 20 度,他們一家溫馨地揉麵糰弄玉桂包,Eva 說:「我們也會去圖書館、博物館、看兒童劇等,很多元化;每年秋天開始,城市圖書館會有固定說故事、劇場、音樂劇時間,大多免費或收費廉宜。那半年的冬季,便利用本地提供的資源。」

孩子選擇權


當芳芳 BB 時,曾來港一次,上年重遊印象難忘。香港不及瑞典空氣好,一家四口鼻子叫苦,「大家都有點敏感,她們好似有嚿雲塞住。」芳芳對於香港很多事物都很好奇,「她對婆婆燒香、放橙在神位很好奇,我跟她說有位 nice old man 坐在那裏,她對我笑,一面疑惑!」兩個月的香港之旅,叫 Peter 訝異的,是香港的草地會有個「不准踐踏」的牌子,「上酒樓,很多家長將食物剪到一粒粒,不住聽到:唔好周圍走!」

瑞典人育兒,尊重兒童是個體,給予他們選擇權,就算對嬰兒時的芳芳悠悠,Eva 亦不強迫她們進食,笑言嬰兒肚餓自然會吃,「爸爸說我是『科學式湊仔』!香港人對孩子當公仔般,瑞典人會看孩子是一個人,給予尊重。」

瑞典人也放手讓孩子探索自然,芳芳悠悠更曾試過「失蹤」,她們在屋外活動,Eva 叫喚必要女兒回應,誰知那次等了數分鐘仍未有回應才開始驚,「我帶了手提,有事馬上打電話。原來她們在樹後聽不到。」

瑞典幼兒教育 玩樂為先


瑞典是高福利國家(家庭每月需交一半收入作稅款),幼稚園孩子的早、午餐均是免費。當地 1 歲已可以入學,上課時間很彈性,由上午 6 時至下午 5 時,視乎家長工作而定。芳芳、悠悠上 9 時至 4 時的課,學校將學生分為 1 歲、2 至 3 歲、4 至 6 歲的年齡組別,各有 10 人一組,輪流上不同活動,由 3 位老師負責。校內的混血兒除了她倆,還有一名波斯尼亞、中東混血兒的同學。

遊戲中學習

校園生活以玩樂為主,鼓勵不同的戶外活動,就算下雨天,孩子也可以在泥濘玩耍。Eva 表示,芳芳時常隨學校參觀圖書館、博物館,組內年長的孩子,會趁春天到博物館用上 1 小時尋找不同鳥的名字。芳芳在校有充足的活動,耗掉不少體力,回家以後總吃得好睡得好!學校沒有任何教學大綱,並不強調執筆學寫字,基本知識如數字、顏色,是從遊戲中學到,芳芳透過參觀森林,已記得不少樹木及花朵名字。

瑞典教育還會教授學童生活技能,簡單如煮食、洗衣之類的家務,到小學會涉獵家庭預算等「家庭知識」,芳芳在聖誕節會焗蛋糕、曲奇,而年長的孩子會帶碗碟回校,用餐後自行清洗。由幼稚園開始,學校並不是直接給予指導式教育,「學校從不同活動啟發他們,並沒有強迫成分,亦沒有阻攔,要先尊重自己及他人,我想雙向式教育便是如此!」Eva 坦言香港的生活模式充滿壓力,孩子亦然,「我們希望她們擁有批判性思維,有足夠空間去觀察、學習自己去選擇、尊重他人……這些都是瑞典基本育兒觀念,所以我們選擇讓孩子在瑞典成長。」

看兩種文化

Eva 說自己不完全像瑞典家長,女兒頑皮時,也會說不。她說看罷龍應台的《親愛的安德烈》,很感受到作者的為難,「我們都面對兩種不同的文化,中國固有的思想仍在……很多中國人會覺得外國孩子野性,在瑞典生活了 9 年,我明白外國人為啥覺得中國孩子不善表達,不夠大膽,這完全取決於家長,是否我們有太多自己的觀念加諸在孩子身上?」

在書中,龍引述了席慕容所說:「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生活的地方裏沒有接觸過大自然,譬如摸過樹的皮、踩過乾而脆的落葉,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。因為,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……」芳芳悠悠在大自然上的生活課,便是一串鑰匙為她們打開往後的人生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多謝妳Candy!